公告显示,2018年9月27日,一汽夏利与南京知行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南京知行”)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关于天津一汽华利汽车有限公司之产权交易合同补充协议》。一汽夏利将全资子公司一汽华利100%的股权转让给南京知行,本次股权转让价格为1元。接盘者南京知行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则是此前传闻将通过收购一汽华利股权,获得生产资质的拜腾汽车。
两个多月前,当一汽夏利抛出1元甩卖一汽华利的消息后,坊间就曾将目标聚焦在拜腾身上,纷纷猜测其是最有可能的买家。如今,随着这笔交易的落定,曾经的“绯闻”成真。
这笔买卖对尚未获得生产资质、产品计划已频频曝光的拜腾而言,似乎“相当迫切”。但此笔交易中,除了只用1元钱即可收购一汽华利股份,以此来获取“梦寐以求”的生产资质外,还必须要承担偿还一汽华利不低于8亿元的债务。显然,拜腾为获得生产资质,不惜背负重债。
表面看来,1元钱获得生产资质,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但折合8亿元债务和5000多万元职工薪酬的“分期偿还”和支付,拜腾为了获得生产资质,最终支付了超过8.5亿元。换句话说,拜腾需要花费的这8.5亿元,相当于B轮融资获得的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34亿元)的四分之一。
根据拜腾此前公布的计划,B轮融资获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未来首款量产车的生产和产品技术研发。现在看来,这笔资金的四分之一,可以解没有生产资质的“燃眉之急”了。接下来,拜腾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持续推出轿车、SUV和MPV等多款车型,试图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加之量产、交付、渠道建设、营销服务等各环节工作都需要布局和推进,显然今后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获得资质仅是“冰山一角”。更要命的是,有些事儿是钱能解决的,但有些事儿并不是。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尚未恢复审批的当下,为了不被资质所困,新造车企业纷纷开始采取寻求代工和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产资质这样“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式。
比如,拜腾在与一汽之间展开代工合作的同时,也通过收购一汽华利的股权获得了生产资质。其他造车新势力也与传统车企频频牵手,只不过他们似乎没有拜腾那么“幸运”,能“抄底”收购获得资质。
但这种“幸运”到底能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事实上,在政策层面,清退“僵尸派”车企和资质的导向和行动已经展开。
此前,国家发改委公示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僵尸车企、僵尸资质将成为行业重点清退的对象。据悉,该项政策的正式稿即将于近期发布,曾经想借着资质“发财”的边缘车企的命运,也将走到尽头。
这样的判断,也可以在《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条款中寻到端倪。征求意见稿中还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联合研发产品,共同组织生产,提升产业集中度。这样一来,代工模式被提倡的同时,生产资质这个在某种程度上已被炒得“扭曲”的价值资源,也将随之贬值。
几近破产边缘的一汽华利显然是走运的,以超过8.5亿元的高价,将生产资质和债务打包转给了拜腾。
那拜腾呢?完成收购、获得生产资质,并不意味着就进了“保险箱”。另外,随着政策愈加明确地对僵尸车企和僵尸资质清理力度的加大,以及从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代工模式的鼓励,下一步,类似于一汽华利这样的企业,再想有这样的运气,似乎难上加难。
文:王璞 编辑:吕彩霞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qcb010@163.com